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的意义和内容

       设备运行管理的意义和内容:

设备是现代生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。污水处理厂的成功取决于机械设备的完善程度。

污水处理厂有大量的加工设施(或构筑物)和辅助生产设施。生产加工设备如格栅阻挡器、泵、搅拌器、风机、投料设备、污泥浓缩脱水机、混合搅拌设备、空气扩散装置、电动阀等。这些工艺设备的故障会影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或造成工厂停电。

污水处理厂设备运行管理是指对污水处理厂设备从选型、安装、运行、维护到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。因此,设备运行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。

设备的维修管理

①设备维修管理的内容 建立机械设备档案,如名称、性能、图纸、文件、运行日期、测试数据、维修记录等。坚持机械设备保养和维修制度。制定机械设备的检修规程,如检修的技术标准、检修的程序、检修的验收等。建立备品、备件制度。

②设备磨损与维修

A、设备磨损概念 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会产生两种磨损。一种是物质磨损,指使用过程中由机械力作用造成摩擦、振动的损耗;第二种是技术磨损,如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致使设备报废,不能再使用;或因科学技术的进步,性能和效率更好的同用途设备不断出现,

致使原有老设备的“价值”降低。从形式上看,前者叫有形磨损,后者叫无形磨损。

B、设备维修工作类别 设备维修保养的内容包括润滑、防腐、清洁、零部件调控更换等,一般将设备维修保养分类如下。

(a)日常保养 这是对设备的清洁、检查、加油等外部维护,由操作人员承担,并作为交接班的内容之一。

(b)一级保养 对设备易损零部件进行的检查保养,包括清洁、润滑、设备局部和重点的拆卸、调整等,一般在专职检修人员指导下由操作人员承担。

(c)二级保养 对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修理,包括更换零部件、修复设备的精度等。由专职检修技术工人承担。

(d)小修 这是工作量最小的局部性修理,只进行局部修理、更换和调整。

(e)中修 这是一种工作量较大的计划修理,污水处理厂安排1—3年1次,内容包括更换和修复设备主要部分,检查整个设备并调整校正,使设备能达到应有的技术标准。

(f)大修 这是工作量最大的一种计划修理,包括对设备全面解体、检查、修复、更换、调整,最后重新组装成新的整机,并对设备外表进行重新喷漆或粉刷。一般几年甚至十年才进行一次,可由专业(修配)厂来完成。

C、设备的计划预修制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,零部件、关键部件会不断“磨损”,这就会影响设备的性能、效率和安全。设备顶修制就是根据设备的“磨损”规律,通过日常保养有计划地进行检查和修理,保证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的工作制度。

设备预修制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维护、定期检查和计划维修。

③设备维修工作的原则

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,以预防为主。坚持良好的保养,可以减轻设备的“磨损”程度;及时检修又能防止小毛病拖成大毛病。

坚持先维修、后生产的原则。生产必须有良好的设备,所以离不开维修。不能为了赶生产任务,使维修的设备“带病运转”,以致造成严重损坏或事故,会给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。

坚持专业修理和群众维护相结合的原则。工人是设备的使用者,他们最熟悉设备的性能和技术状况;而专业修理人员具有专门知识和检修手段等优势,所以设备维修要以专业为主,专群结合。

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