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经国务院同意,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九部门印发《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》,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接受采访,回答记者提问。
问:
《指导意见》对污水资源化利用提出了哪些目标?
答:
《指导意见》提出到2025年,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,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;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%以上,京津冀地区达到35%以上;工业用水重复利用、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;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。
到2035年,形成系统、安全、环保、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。为完成目标任务,要坚持“节水优先、统筹推进,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政府引导、市场驱动,科技引领、试点示范”等基本原则。
请问如何建立健全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体制机制?
污水资源化利用具有较强公益性,既需要市场积极参与,也需要政府规范引导。《指导意见》着力从健全法规标准、构建政策体系、健全价格机制、完善财金政策、强化科技支撑等五方面健全体制机制。
一是健全法规标准。推进制定节约用水条例,将再生水纳入城市供水体系,推动制修订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,抓紧制定再生水用于生态补水的技术规范和管控要求,制修订污水资源化利用相关装备、工程、运行等标准,二是构建政策体系,三是健全价格机制,四是完善财金政策,五是强化科技支撑。
其中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控,既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,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。因此采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也成为了农村污水处理的亮点。
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工艺原理为活性污泥法与膜的结合,同时具有降解COD脱氮除磷的功能,出水水质可达到城市杂用水回用水水质标准。一体化膜技术污水处理设备设计进水水质适合于生活污水标准水质。出水水质满足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18918-2002)。